百色红色故事 | 四粒弹片
来源: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:2021-05-28 09:30
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的功臣厅里,陈列着四粒外表看似平凡的弹片,其中最大的一粒直径为1.2厘米,最小的一粒直径为0.8厘米,黄铜质地,呈无规则形残片。这是1989年韦杰将军的夫人及女儿捐赠给百色起义纪念馆的珍贵文物。
韦杰,原名韦士良,1914年出生在河池东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由于家境贫困,他自小便随父母上山放牛砍柴,掘地耕作,倍受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。
1925年秋,五联乡成立农民协会,韦杰成为农民自卫队的队员。1926年秋,韦拔群在东兰开办了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,韦杰被选派到农乡所学习,聆听韦拔群等人讲课,接受了革命理论启蒙教育。
15岁那年,韦杰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,在邓小平、李明瑞、张云逸等带领下,参加了转战江西七千里远征,历时9个月,经桂、湘、粤、赣四省边界到达中央苏区,不久后又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,东渡黄河,转战太行,挺进大别山,领兵驰援西北,挥师西南,过秦岭入四川,直到跨过鸭绿江,参加抗美援朝战争。
韦杰经战无数,足迹踏遍祖国的绝大多数省份,在枪林弹雨的革命岁月中,韦杰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,无产阶级革命家,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,中国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高级将领。
红七军北上途中,小平坝战斗过后韦杰当了排长,不久红七军挺进福建,56团决定攻打闽西清流城,守城的是陆兴帮带领的400多人保安团,还建有兵工厂,使用的步枪、机枪都是自己造的。
韦杰带人攻打西门,夜里3点接敌时,被敌发觉,城墙上点起一片桐油灯,亮如白昼,敌人火力很猛,弹雨如织,封锁了道路。韦杰带人过河冲到城墙下,预备攻城的梯子却没跟上来。敌人火力太猛,其他人被迫撤过河去。韦杰腿上中了一颗步枪子弹,他和其他10个人伏在城墙下死角中挖个洞,潜伏下来。
第二天晚上部队总攻,改换了一营攻城。潜伏在城墙下的韦杰等人起了大作用,他们先用绳子把两副梯子拉过河来,负伤一天的韦杰等人一举登上城墙,打下清流城,捉了200多俘虏,缴获了武器弹药、粮食和盐,这都是苏区急需物品。
战斗结束,韦杰头一次尝到负伤住院的滋味。红军医院所在地是个小村庄,仅有一名医生,是俘虏来的医官,护士则是乡下青年妇女。所谓治疗,不过是用盐水洗洗伤口,再包扎起来。韦杰和其他红军伤员,用这种最简单的“手术”,将自己为革命做出的血肉奉献一笔带过。
1931年7月,第三次反“围剿”中,红军在宜黄通向兴国的草鞋岗打伏击战,韦杰再次负伤,一颗子弹擦伤他的额部。韦杰和其他伤员领到了“负伤费”,轻伤3元,重伤5元至10元不等,细洋布印制的中央苏区货币,上面有列宁头像和几面红旗。
有的伤员拿到钱咧嘴直笑:“嘿嘿,受了伤能领钱,还是红军好啊。”
草鞋岗战斗过后,韦杰被提升为副连长。仅仅1个月,作战英勇的他就成了连长。韦杰一生征战,总共5次负伤。他去世后,这四粒弹片才从火化的遗体中脱离出来,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负伤留下的。
1995年6月20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鉴定委员会将这四枚弹片鉴定为二级文物。韦杰一生廉洁奉公,两袖清风,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财物,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物就是从骨灰中挑选出来的四粒弹片,是他顽强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的象征。
韦杰将军体内的弹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