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要闻

奔小康路上|他的“逆袭”之路

来源: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:2020-11-04 10:32

“爸爸,这个月的生活费准备没了,您能寄点钱回来吗?”每当接到正在上高中的大儿子打来电话问要生活费时,百色市田林县那比乡六音村的王光辉都倍感无奈。
  2015年之前,王光辉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,也是外出务工潮中的一员,他手里紧握着刚发到3200元的工资,想着小儿子初中马上要毕业,妻子残疾在家,父母年迈不能劳动,生活的重担把这个48岁的男人硬生生的压出了绝望的泪水。
  殊不知,他的“逆袭”之路才刚刚开始......
  搭乘党的政策“东风”
  2015年7月,听村里人说有精准脱贫政策,能帮农民工返乡创业。王光辉毅然踏上了返乡的列车,决心要在家乡干一番事业摆脱贫困。就在这一年,王光辉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,全家人均享受了低保,两个孩子也得到了教育补助,生活长出了希望的嫩芽。
  恰巧,此时田林县组织生猪养殖培训班,看到生猪产业见效快,成本低、风险低、销路有保障等一系列优点后,王光辉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——发展生猪养殖产业。
  他马上把自己想要养殖生猪的想法告诉了时任“第一书记”上官炜。为了帮助他解决资金问题,上官炜联系到了乡农村信用社,为他争取5万元的扶贫贷款。王光辉用一半的钱购入7头母猪,另外一半租20亩土地种植甘蔗,正式打响了他的脱贫攻坚战。
  贫困户成“养猪达人”
  起初,王光辉一度面临着缺技术、缺经验等困难,但是他从不放弃,而是从附近的养猪场、卖饲料的商家处、乡兽医站等地方刻苦学习养猪技术和防疫知识。
  尽管猪舍臭气熏天,养猪的活又脏又累,他依旧每天检查猪舍,清理粪池,打扫卫生。经过长达八个月的摸索和尝试,王光辉总结出一套生猪快长秘诀,生猪养殖产业也逐渐成形。
  2016年春天,王光辉的7头母猪产下70头小猪。他卖出了一半的小猪,一次性收入就达3万元。他扩大猪圈的规模,又租了4亩土地种植红薯藤,通过传统喂养熟食、增加喂养次数、嚼食红薯藤的方式,他的猪肉口感很好。
  2017年初,他的第一批大猪全部订购一空,净收入两万多元。凭借着出售生猪和甘蔗收入,王光辉终于稳稳当当地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。

致富路上的“领头羊”

“有村集体经济收入”是每个贫困村脱贫摘帽的一项硬指标,虽然六音村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养殖场,但是由于养殖风险大、缺乏养殖经验等困难,一直无人愿意承揽村集体养殖产业。
  看到王光辉的养猪产业做得有声有色,又是党员,上官炜找到王光辉,与其商谈协助村集体发展养殖产业。

“在党的帮扶下我才走出了生活的困境,我一定不会忘记党的恩情!”王光辉爽快的答应了。
      说干就干。2017年7月开始,六音村与广西和宇生态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,采取“公司+村集体合作社+党员养殖能人+贫困户”的模式发展特种野猪养殖产业。

王光辉热心的把养殖技术传给其他贫困户,结合企业专家指导,六音村特种野猪长势良好,2017年末,首批200头“特种野猪”全部销售一空,村集体经济净收入达3万元,六音村彻底脱贫出列。

在王光辉的带领下,六音村群众养猪热情高涨,村里养猪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截至目前,该村共有50多户贫困户通过养猪成功脱贫致富,全村养殖生猪的农户达到200多户,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。(百色市纪委监委 蒋立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