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廉政文化

字里行间 | 克己与成己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2022-07-08 10:19

《传习录》记载,王阳明弟子萧惠向他请教一个问题:“己私难克,奈何?”王阳明回答:“能克己,方能成己。”意思是说,一个人要克制自己内心的私欲,并时常反省、检讨自己的不足,这样才能成就自我,让自己变得更好。

克,为会意字,甲骨文和金文都像人戴甲胄(兜鍪、头盔)之形。在古代,“胄”往往是战利品,所以“克”字的本义是战胜。后引申为能力超强、胜任、完成、克服、克制等义。朱熹在《四书集注》中对克己这样解释:“克,胜也。己,谓身之私欲也。”

克己,本质上是一种深度的自律,是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,去战胜内心不好的欲望。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,内心总有一个时刻不能松懈的标尺来校正自己的言行。明代徐溥效仿古人,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,在书桌上放两个瓶子,分别装黑豆和黄豆。每当心中出生一个善念、做了一件好事,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;若有不好的念头或言行过失,就在瓶中投一粒黑豆。一开始,黑豆多黄豆少,他就不断反省并激励自己。慢慢地,瓶中黄豆越积越多,黑豆越来越少了。正是凭着这种持久的克己自律,徐溥不断修炼自己、完善自我,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,也留下了“储豆律己”的千古佳话。

“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,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”。克己的真正指向,是辨明是非、分清界限,修炼自己的内心,不该做的不做。唯有注重守心修心,才会克制自己,让欲望有限度,做人有底线、做事有分寸。明代李汰一生为官注重操守,廉洁自律。担任福建乡试主考官时,曾有考生深夜送来一包黄金,遭到李汰拒绝。他写下“义利源头识颇真,黄金难换腐儒心”的诗句,并于次日将诗张贴在考场门口,自此再也无人敢向他行贿。

李汰自谦说自己陈腐,却能在利欲诱惑面前,恪守本心、坚守底线,不被黄金迷住心窍,至今读来仍觉铮铮有声、满纸正气。

明代薛瑄所撰《读书录》中有句话:“只公之一字,乃见克己之效验。”意思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克制了自己的欲望,就要看其是否做到了公。宋代诗人曾几任台州知州时,特别钟爱当地的著名美食蚶菜。有一次,其家人到集市购买蚶菜,被渔民认出,要把蚶菜免费送给他。曾几得知后,花费了许多精力才找到那几位送蚶的渔民,送还了买蚶钱。事后他及时检视自身,表示要克制欲望,保持清廉,在台州任上,曾几再也没有吃过美味的蚶菜。

“为政不在言多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;当官务持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。”为官从政,要少说空话,多办实事,不仅要时时反躬自省,而且要克己奉公、惠世济民。后唐监察御史周矩做人省身克己,每日三省吾身,为官坚持美德嘉行,铢积寸累。他立下家训告诫后人要“不为己利,乐为民役”。为解乡民旱涝之忧,周矩以自己的俸禄余资,在江西泰和万岁乡创筑槎滩、碉石二陂,还立下规定,槎滩、碉石二陂为两乡九都之公陂,不得专利于周氏。被称为“江南都江堰”的槎滩陂,经历千年风雨,至今仍惠泽万顷。

凡人皆以克己成,以纵己败。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,都是有节制、善于约束自己的人。要从日常行为上着力,时刻自省自律、遵守规矩,以“利居众后,责在人先”的担当,克己奉公,才能成己达人,收获不一样的人生。(徐建)